西夏区非遗、文物、广电工作在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银川市非遗保护中心正确指导下,在西夏区文体旅游局大力支持下,完成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非遗工作成绩明显
1、积极开展西夏区申遗工作。申报二毛皮制作技艺、回族刺绣、回族踏脚、皮影戏、民歌传承人为自治区级推荐名单,上报25份电子、纸质材料及照片、录音等辅助材料。
二毛皮制作技艺传承人被自治区文化厅公布为第三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二毛皮制作技艺、回族刺绣、皮影戏3大项目传承人丁永俊、王绍西、于宝宝被自治区文化厅公布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有六大项目6位传承人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传承保护基地西夏区回民中学、西夏区八一公园各奖励传承
资助金1万元、文体旅游局获考核贡献奖、奖励1万元、3位传承人各奖励2000元,专干奖励1000元,共奖励3.7万元。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文化作品奖励暂行办法(自治区政府第56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回族踏脚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颁发荣誉证书、20000元嘉奖。
3、民歌传承人赵锦燕参加4月中央电视台CCTV-3《非常6+1》,荣获第二名;民歌传承人参加8月宁夏第二届“家有购物杯”广场舞总决赛,荣获冠军,颁发奖牌、奖杯、艺术团人手一部天翼手机。《中国人口报》、《银川晚报》、《华兴时报》报道。
4、非遗展厅紧跟争创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步伐。征集作品300件,挑选作品百件,由设计师逐一陈列展厅。6月1日,面向社会开放。市区人大、政协、统战部、创业办、妇联、老干部、街道、乡镇近1100人参观,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5、非遗中心传承人广泛开展传习活动。西夏区自治区级民间剪纸优秀传承人伏兆娥前往宁夏女子监狱,举办培训班,为服刑人员传授剪纸艺术;民间刺绣传承人赵桂琴深入西夏区兴泾镇农村,为40名妇女致富带头人传授刺绣技艺,博得好评。
6、非遗项目参加第五届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第二届中国西北地区非遗博览会、上海文化博览会等国家、省、市民俗文化活动近20项,产生经济效益150多万元,其中,民间刺绣收益50万元、牛肉分割技艺收益40万元、二毛皮制作技艺收益30万元。非遗项目荣获金银铜奖、一二三等奖20多个。
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顺利开展
参加银川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放映员培训会议,千场电影下基层工作顺利进行,乡镇农村、街道社区数字电影全面放映。《命悬800公里》等10余部影片与观众见面。数字电影启动以来,检查乡镇农村街道社区广场数字电影放映情况6次、放映数字电影近900场、观众13500人。
根据《广电局开展农村广播电视覆盖情况摸底调查核报户户通工程建设任务通知》,开展对两镇广播电视覆盖情况、户户通工程建设工作摸底调查。对20个行政村有限电视户户通用户数、直播卫星村村通、直播卫星户户通用户数、地面数字电视接受用户数14个指标汇总、上报。
三、认真开展西夏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及历史文物将军楼的修复工作
1、为使西夏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工作顺利进行,聘请自治区文物局孔老师为主讲教师,举办为期一天、街道、社区文化专干60人组成的可移动文物培训班,为可移动文物工作有序进展奠定基础。深入国有、企事业单位214家进行登记普查,其中,普查机关单位50家、事业单位105家、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57家、其它2家;普查有文物的单位3家:自治区党校图书馆、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西夏王陵区管理处,普查汇总已上报银川市文物局;参加自治区文物保护培训班3次、做国家文物保护知识试卷3套。
2、向西夏区、银川市政府上报《关于将军楼面临随时垮塌紧急报告》、报送《关于提请对历史文物将军楼进行保护的请示》。李维国区长、李卫东副市长重要批示。将军楼迁建保护工程项目计划有望不久在北京西路以南流芳园内开工建设。
3、与文保单位西夏王陵管理处、西夏博物馆、贺兰山岩画管理处、银川世界岩画馆联系,做好五一期间文物安全保卫工作。
四、编辑学习简报1期、广电简报5期、文物简报8期、
非遗简报20期。
银川市西夏区文化体育旅游局非遗中心